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服装饰件正文

“洋黑工”为何走俏长三角服装加工厂(下)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06-06 浏览次数:93
  低端劳务不能引进
  
  据了解,越南、缅甸的“洋黑工”,工资只需中国工人的一半,甚至更少。与目前的中国劳动力成本相比,他们更具吸引力。
  
  “我们企业处于产业链末端,利润本来就很低,而如果国家允许,我是很欢迎越南工人来工作的。”杨说。
  
  与杨的纺织厂一样,不少企业也表示愿意通过这种地下形式招聘“老外”,“他们不需要缴纳各种保险,也不会嚷着涨工资,也不像中国工人那样,春节、中秋都会回老家,对工厂生产造成影响。”
  
  那么,众多中小企业喜欢的“老外”,能进入我国工厂合法工作吗?
  
  笔者查阅了《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》,其中明确规定须办理《外国人就业证》和职业签证,并且对工作岗位的要求是“应是有特殊需要,国内暂缺适当人选,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”。据介绍,上述规定明确了“企业若需要引进外国人,只能是中高端人才,而外国低端劳务是不能引进。”
  
  而对于“洋黑工”,《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》明确要求,对未办理手续擅自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,公安机关在终止其雇用行为的同时,可以对用工单位处5000元以上、50000元以下的罚款,并责令其承担遣送私自雇用的外国人的全部费用。
  
  “洋黑工”考验劳务市场
  
  由于越南、缅甸在地理上同中国毗连,因而边民历来都有往来。据报道,在1020公里长的广西中越陆地边境线上,越南人只需步行几分钟就可以进入中国,他们通过各种方式逃避检查后,买张车票就能到达各大城市。
  
  “洋黑工”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。近年来,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,我省公安部门多次开展整治“三非”专项行动,发动群众提供、举报“三非”线索。而根据公安部的规定,凡属非法入境或非法居留的外国人,不管是否在联合国难民署登记,滞留地公安机关都要“发现一个,查处一个,遣送一个”。但由于利益诱惑,“洋黑工”受到个别中小企业的青睐,“洋黑工”事件在各地也时有发生。
  
  笔者算了一笔账,如诸暨某纺织厂雇佣的28个“洋黑工”,以每人每月比国内工人少600元工资计,一个月仅工资支出就可节省1.7万元。
  
  业内人士认为,在当前国内“招工难”的状况下,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,或许会有更多企业,尤其是技术含量低的传统加工制造企业,不惜冒着被罚款的风险,非法雇佣“洋黑工”。在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,用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效益。
  
  据了解,2009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.3%,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21万人。有关人力资源专家指出,在当前情况下,“洋黑工”一旦大量涌入中国,将会对我国低端劳动力市场带来很大考验。

  企业转型升级是关键
  
  28名“老外”遣送回国后,杨的工厂又多了一些空置设备,他依然面临着国内工人招不到、“洋黑工”无法引进的困境。而在每次开展的“三非”专项行动中,都有企业面临着类似的困境。
  
  中小加工企业无技术、无品牌,产品利润低,他们只有不断降低成本,才能维持当前的较低利润率。专家指出,有了境外低成本劳动力,让包含生产成本降低成为可能,这是“洋黑工”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。
  
 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除了提高企业品牌意识、提升产品竞争力外,还有一些企业尝试着“走出去”,在越南等国家建立生产基地。有关人士认为,这不仅能消除、规避国际市场贸易壁垒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,还可以享受国外的优惠政策和人力资源成本优势。
  
  就拿绍兴来说,近年来,该市越美集团、达亨集团、海亮集团分别在国外兴建了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区、博茨瓦纳纺织工业园区、越南龙江工业园区。其中的越南龙江工业园区目前已有9家中国企业入住,其中不乏正元袜业、双达木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。
  
  采访手记
  
  中小企业何时能微笑?

  
  生产效率低→需要大量工人→企业招工难→“洋黑工”出现←减少人力成本←降低生产成本←维护现有较低利润←企业利润低。
  
  在近期对“洋黑工”事件的调查中,笔者总结出“洋黑工”出现的两个直接原因:生产效率低、企业利润低。而在上述诸多箭头的背后,折射出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。
  
  不可否认,在过去30多年里,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出了诸多贡献。依托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,发展出口加工业,使“MadeInChina”——“中国制造”风靡世界。
  
  经济学领域有个“微笑曲线”概念,专利、技术和品牌、服务分别位于获利高位的曲线两端,而组装、制造位于获利低端的底部。我国大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处于“微笑曲线”底端,面临着“企业利润低、生产效率低、品牌技术低”的不利局面。如今,受资源制约和用工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,一些处在产业链低端的企业举步维艰。
  
  当前,我国政府要求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,加快转型升级步伐,并开展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举措。
  
  在采访中,笔者感受到,很多中小企业对转型升级的愿望是强烈的,而能力却是十分有限。利润低、效率低、招工难,摆在他们面前的,除了闲置的机器,还有对转型升级的美好憧憬。相比其他人,这个群体更知道提高生产效率、改进生产工艺意味着什么。
  
  在网络上,“MadeInChina”被一些网友译为“山寨”。要想让中小企业从“生产车间”变身“企业总部”,除了提高生产技术,品牌建设也要摆上日程。
  
  当不再徘徊于产业链低端,而是在技术、品牌层面有所突破,占领了“微笑曲线”的两端,我国众多中小企业或许才会开心地微笑。
  
  而此间,要走的路还有很长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